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毛色网
时间:2024-06-08 17:29:30来源:沙洋问答网责任编辑:乱伦文学小说

  刘正国对第一次摸到贾湖骨笛记忆犹新,那是2001年7月一个酷热的日子,当时他正在合肥,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邀请,去往该校的专家楼,桌上摆着三根骨管,上个月刚从贾湖考古工地带回来,屋子里还搬来了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台电脑。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今年迎来高光时刻,开始从学界进入公众视野。这项工程迄今20年间,聚焦距今5500年至3500年的两千年,将全国这一时段重要遗址囊括在内,以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深度结合的模式,试图解答一个问题: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

  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大洲的远古先民各自都发明了骨笛。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骨笛,可以追溯至近4万年前。2008年,德国蒂宾根大学考古团队在德国西南部Hohlefels遗址的岩洞中发现了一根约3.5万年前的骨笛,原材料为秃鹫翅骨,长约22厘米,有5个按孔。法国比利牛斯山脉出土过22根距今约3万年前的鹿骨骨笛,奥地利也发现了1.9万年前驯鹿胫骨制成的骨笛。一些考古学者认为,骨笛或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毛色网》  另有一件或许并不算小的小事值得一提。关于骨笛的命名,学界一直有不同声音,主要来自于刘正国的坚持。笛在文献中出现较晚,《诗经》《左传》等先秦古籍有关音乐的记载中,涉及“笙、箫、龠、管、篪”等众多古代管乐器,却并没有笛。汉代马融在《长笛赋》中说,“笛生乎大汉”。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黄翔鹏曾就贾湖骨笛的定名提出一种观点,他认为一个祖先有很多后代,不应以其中一种后裔之名给祖先定名。贾湖骨管是中国管乐器的祖制,不应该用晚出现的名称为早出现的乐器定名。但他提出不必苛求某一种后代的名字,就以当下最自然、最简单的命名,称“笛”即可。就此中止了当时对贾湖乐器定名的讨论。但刘正国认为,以笛来命名,显然同样难逃“以后裔之名为祖先定名”之嫌。

  低水位下的“微笑天使”,目前状况如何?此前,曾有多名网友在鄱阳湖水域发现死亡的江豚。戴年华也关注到了这一情况,但他认为,这几头江豚也可能是在转移的过程中搁浅,并不能证明出现了极端的死亡率。对于鄱阳湖江豚的科考也在紧密进行。根据央视报道,近日,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高校、专家等组成的考察队在鄱阳湖区域多地监测到了数十头江豚活动。

  那两晚,他乐此不疲地吹奏了十几支曲子,都是《梁祝》《沂蒙山小调》《春江花月夜》这类民乐曲。他翻来覆去变换吹奏角度,尝试各种宫调,力图穷尽骨笛发声的可能性,越吹状态越好,“胜于丝竹”。最后,他大胆尝试了更为复杂的“翻七调”——将一首曲牌的曲调进行七个调门的翻奏,通过七次翻奏最终返回起始调,是一种高超的民间演奏技巧。七孔骨笛完成了复杂的“七调还原”过程。刘正国得出结论:七声齐备,叹为观止。/p>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网站编辑部信箱:changanwang@126.com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